红军公园

相关信息

王维舟纪念碑

王维舟将军,1887年6月生于宣汉清溪乡。少,辍学务农帮工;长,参加辛亥革命;民初,护法讨袁,疾军阀日虐,1920年到上海参加朝鲜共产党,旋赴苏学习,并受列宁接见,服膺马列真理。1923年返乡办学,创建共产主义小组。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,蒋汪叛后,组建川东游击军,任总指挥、军委书记,开辟宣、开、城、万、梁、达根据地,推进土地革命。1933年配合红四方面军拓展川陕苏区,所部改编为33军,任军长。1934年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二届执委;次年,率军长征。抵陕北后,任中央军委委员,抗日红军总部四局局长,385旅旅长、政委,陇东军分区司令、军政委员会书记,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。日军败降后,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,陕甘宁晋绥联防军、西北军区、西路军副司令、同贺龙等挥师陕甘,解放西南。建国后,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,中共八届中央委员,全国人大一二三届常委, 中央监委常委,为建设社会主义,奔走忘年。1970年1月,因“四人帮”迫害含忿逝世,终年83岁。

石塑英姿,碑铭景行,仰缅将军,激励新程。

王维舟纪念馆

王维舟纪念馆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城巴山红军公园,江口湖东北环抱,始建于1983年,1986年对外开放。2008年,王维舟纪念馆被达州市纪委监察局命名为达州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。整馆与巴山红军公园内高大的“红三十三军纪念碑”和跃马疆场的“王维舟塑像”遥遥相望,融为一体,形成以红军文化为背景的纪念藏馆。

纪念馆由陈列室和红军碑林组成,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,展线长2747米,三级台阶式园林建筑,四季叶青密茂,繁花似锦。主馆为川东民居式建筑,青砖琉瓦,气势雄伟。

碑林嵌竖有各个时期镌刻或复制的石碑300余通。其中有王维舟在辛亥革命时期任护国、靖国军营长、团长和边防司令时,因所部军纪严明,百姓安宁,深得群众拥戴,东乡、万源等县民众为他树立的“兆民赖之”、“东乡屏障”、“除暴安良”“爱国爱民”等德政碑。

红十三军纪念馆

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,是川东游击军奉红四方面军之命,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日在宣汉城西操场改编成立的。王维舟任军长、杨克明任政委。辖九十七、九十八、九十九师共万余人。蒋群麟、冉南轩、王波分任师长。

三十三军一成立,即投入反刘湘“六路围剿”的战斗,驰骋在开县、宣汉、万源、城口数百里战线上,重创来犯之敌,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。一九三五年三月,担任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卫,西渡嘉陵、岷江,浴血奋战,阻敌进逼。一、四方面军会师后,受命与红五军合编,既敌蒋介石围追堵截,又斗张国焘分裂逃跑,转战雪山草地,苦斗秦陇荒原。直至鏖战高台,胜利移师陕北,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谱写了光辉篇章。

白莲教东乡起义群雕

清乾隆末,吏治腐败,民不聊生。嘉庆元年(1796),川楚白莲教揭竿而起,反抗暴政。九月,达州徐天德起于亭子铺,东乡王三槐起于莲池沟(今桃花乡境内),巴州、开县等地亦相继举义。是年除夕,王、徐合营破东乡城。二年六月,川楚两军会师东乡白秀山(今白马乡境内),东乡遂成起义中心。之后,王率部取通江,克长寿,占临江,逼重庆威震川东。清廷惶恐,派重兵追剿,三年七月诱戮王三槐。冷天禄、张子聪等率东乡义军余部五万,转战川陕,前仆后继。白莲教起义,先后参加的农民有数十万,坚持斗争达九年之久,遍及川、鄂、陕、甘、豫五省地区,重创清朝统治,功名彪炳史册。

石塑擊英,碑刻战功,以弘扬白莲教之斗争精神。

巴山秀才

袁公廷蛟本县虾耙口场农民铁匠,生年不详。清同治年间,县中官绅勾结,浮派暴敛,民不聊生。袁领衔府控省控京控,求减重负,然官府上下相护,反加袁刑杖。

光绪元年(一八七五)五月十九,袁率七八百人聚城南,旗书【粮清民安】,仍求清帐减赋。知县孙定扬诬叛请剿,提督李有恒挥兵烧杀三月,黄金、厂溪、官渡、虾耙口等场,村舍为墟,数千农民血漫中河,举国为之震惊。袁公刀丛脱身,乔装再次上京诉冤,慈禧摄于朝野责难,于五年十月,判斩孙李。虽定袁非叛逆,却暗杀于成都狱中,虽铸铁碑永不加赋,而实加派如常。封建专制草菅人命,前人已为:东乡哀,今人又作:巴山秀才。千古血案,永志人民心中。

预定行程

您的姓名
手机号码
出行日期
成年人人数
1.020132s